职称: 二级教授
办公电话:0971-5363028
传真:0971-5310440
主要从事新型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金属加工和复合材料力学的教学和研究。
教育状况
1979.09-1983.07 就读于兰州大学数力系力学专业,1983.07获学士学位
1999.02-2000.03 就读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材料系材料科学研究所
2000.03-2003.01 就读于德国下莱茵应用大学经济系工业工程专业,2003.02Dipl. Wirt-Ing.毕业
2004.09-2009.06 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2009.06获工学博士学位
从业经历
1983.07-1992.12 任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助教
1992.12-1997.12 任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讲师
1997.12-1998.12 任德国济根大学(Universitaet Siegen)控制和力学所
Wissenschaftliche Hilfskraft
1999.02-2000.03 任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 Dresden)马普协会材料所
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
2003.02-2005.12 任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副教授
2005.12-至今 任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6.10-至今 任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奖励及荣誉
2024年评选为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4年经青海省科协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建设青海中钛青锻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金培鹏专家工作站
2024年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3年获得工程类排名第一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贡献奖
20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负责人)
2022年“盐湖绿色材料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等学校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
2021年获得顶级期刊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贡献奖
2020年入选青海省优秀专家
2019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负责人)
2019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8年评选为青海省优秀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
2018年高原特色新材料产业化教学科研团队被评选为青海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
2017年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被评选为首批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领军人才
2016年荣获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创新人才)奖
2016年评选为青海省优秀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
2016年高原特色新材料产业化研发团队被评选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团队(团
队负责人)
2013年获青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获青海省全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12届青海省硕士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和宝钢优秀教师奖
中国体视学会金相分会理事,《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和《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学术期刊审稿 人。
详细介绍
早年提出了层合复合材料自由角偶效应概念、建立了模型并给出了一类解析解。近年来深入研究了镁基/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和材料性能之间的关联,提出了界面优化和改善方法;提出了镁铝锰系镁合金含锰粒子控制技术和方法,制定了国际上最严格的企业标准;提出了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晶界滑移的滚珠效应概念和模型;揭示了氯离子破坏氢氧化镁膜形成易脱落的针状碱式氯化镁的腐蚀新机制;攻克了盐湖绿色金属镁下游产业链难题;开发了高性能镁合金压铸件新工艺和装备;探索出大尺寸-低缺陷-高品质蓝宝石长晶关键技术;设计制造了吨级超声搅拌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生产装置;与他人一起设计制造了镁合金高真空压铸系统;设计制造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真空气压渗流设备。三项科研成果在相关企业进行了转化,实现销售收入约10亿元。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20多项。共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在Phyisical Review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rrosion Science、Composites Part A、Composites Part B、Scripta Materialia、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和Nano Research等高影响力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4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的期刊上发表9篇、ESI高被引1篇。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3件。
1. 提出了“以德为先、基于能力培养的贯通式人才教育”的办学理念。
2. 已培养毕业博士生:王金辉,栾世宇,张磊,正在培养博士生:米杰,刘延琢(联合培养)。
3. 硕士生培养情况:已培养毕业70名,正在培养6名。
4. 科研团队成员:王金辉,时博,朱云鹏,唐彬彬,马鸿斌,魏福安,张磊,张长,栾世宇。